委托案例

CASE

当前位置:首页 >> 委托案例

原来自己摧毁的,并非可以随意替换的角色

当我们在一段婚姻中遭受背叛的伤害,强烈的痛苦往往会转化为一种渴望:希望伤害我们的人付出代价,深刻意识到他们的问题,并将他们曾经因出轨获得的潇洒快活彻底粉碎,让对方真正明白自己的决定有多荒谬。也正因如此,我们会走入悖论式的困境,发现怎么现实跟想象的完全不同?你痛苦倾诉委屈,对方却逃避更深,试图唤醒他的愧疚,却遭遇冷暴力反击,当彻底心碎、变得冷漠疏离时,对方反而开始示弱,频繁示好。这种令人困惑的反馈循环让人不禁追问:到底怎样才能真正唤醒那个伤害我的人?如何让他从内心里认识到自己犯下的错?现实是,人很难突然醒悟。真正的反思,认识到行为的巨大伤害和错误,需要一个引动的路径。不变的状态无法引发一个人的反思,比如持续的包容并不会真的那么时刻让人愧疚,因为习以为常是人的天性,持续的糟糕也未必能够一直引发反思,吵架矛盾的相处状态总是固定不变。

真正让一个人反思一段关系的触发点在于剧变:只有经历真正触动的、颠覆性的转变状态,重新思考的过程才会启动。其实我们细想就会发现,人的反思需要“反差”,也就是说,只有介于真正引发剧烈改变的时刻,对一段关系的认识才能够深刻。曾经无限包容的人变得彻底冷漠,原本倾力付出的人决绝断崖式离开,这种强烈的落差让其产生:他以前对我那么好,为什么突然会这样的思考。而有些人的反思来自于内心驱动,当对方自己遭遇无能为力的困境,在自身亲身经历背叛或痛苦时被平移,只有哪怕短暂的将心比心,才可能模糊地理解曾被自己伤害的伴侣。无论是愧疚、不珍惜、对他太好、被伤害反馈、还是渴求包容,其实揭示了心理层面,认识错误或者反思自己的两个基本维度:一个是外界的痛苦驱动,是因为被放弃、被厌恶时产生的丧失恐惧。另一个是内在的价值驱动,是因为违背自我价值观产生的内在冲突。痛苦驱动是在强调,真正认识到错误的前提,是要让出轨者直面后果,很多人出轨时根本没想过以后,所以才需要让出轨者体验真实的痛苦。而价值驱动则是在强调,要让引导出轨者审视自己,背叛了哪些核心价值观,帮助他们把好伴侣纳入自我认同。所以归根到底,真正的认识错误应该包含三个层面:情感上共情伴侣痛苦,认知上理解伤害程度,结果体现在行为上愿意改变。这两个维度之间是相互转化的,可惜当我们推测出轨者的心理状态时,经常混淆这两者,潜意识把出轨者对“失去”的恐惧,错当成对“错误”的认知,难以分辨对方是真心悔悟,还是表演性的缓兵之计。
其实也变相地说明了一个道理:认知只能由内而外发生,我们做不到教会或逼迫出轨者认识错误,你能做的,是提供视角、设定界限,创造使其认知转变的环境。可以移除旧有的情感舒适区,彻底打破他习以为常的互动模式和支持体系,制造强烈的反差体验,让自己的态度行为,发生巨大明确且不可逆的改变。当你展现出截然不同的、更强大的自我改变时,对方被迫面对的是一个崭新的你,才能重新审视的过去自身的问题和错误行为。1出轨者认识到错误的思考,源于“为什么突然变了?”许多人在感情中陷入怪圈:被爱时视若敝履,被弃时痛彻心扉。这恰恰揭示了人性深处的悖论,未曾真正失去,便难懂珍惜。这种“不懂珍惜”常被斥为情感劣根性。然而,其根源并非简单的道德败坏,而是植根于一种深刻的感知错位。“我已经让他失去了一切啊,我的热情、包容、支持,甚至整个家庭,可为什么他一点清醒的意思都没有?”这是咨询中常见的控诉。但关键在于,我们眼中毁灭性的失去,在出轨者眼中,未必成立。因为人只能感知自己认定的价值,收回一切、等待忏悔,效果往往甚微,真正的转变契机,只能在关系互动中产生。收回一切,亦或者等待一个道歉,让对方认识错误是不可行的,因为我们只能够在“关系互动”中创造契机,单纯制造物理层面的剧变并不够,关键在于要让对方在互动中体验到价值感的重建。
承认,是存在感的基石。我们依赖伴侣的看见、理解与确认,来锚定自身在关系中的位置,健康的爱,是相互承认:承认对方作为伴侣的价值,值得尊重、信任与珍视;承认对方作为主体的存在,喜怒哀乐能牵动彼此;承认共同构建的意义,家庭生活因彼此而存在。而出轨,是对这份“相互承认”的彻底撕裂,背叛创造了深重的伤害,然而讽刺的是,出轨者自身的存在感,在背叛过程中却可能毫发无损。收回感情?分割财产?离婚威胁?在出轨者眼中,这很可能只是场闹剧,一次小题大做的麻烦。他们感知的核心价值来源,实际并未动摇,被你持续关注着,哪怕以恨的形式,那些痛苦、怨恨、纠结难舍……在出轨者的感知当中,他依然存在于你的焦点当中,依然占据着你精神世上的重要位置,无论是好是坏,这本身就是一种变相的痛苦的承认。“真正的失去,从我不再承认你是我世上的一部分开始。”而真正的观念转变,也会就此而生。当出轨者试图辩解、示弱、指责,用旧模式互动,却发现你已置身事外,建立起了新的稳固的边界,发现那个曾经视其为世上一部分的人,不再有爱,也不再有恨,只剩下平静。
当意识到,自己曾牵动过情绪的喜怒哀乐、成功失败,如今激不起一丝涟漪,当看到你重建的生活稳固而充实,笑容发自内心却与其无关。这种彻底的不被承认,才是回照过去的镜子,当不再承认出轨者作为伴侣的角色,出轨者才真正失去锚点。唯有经历这天壤之别的互动落差,出轨者才能在切肤的感知中,下意识地生出一丝珍惜的空间,才能提醒出轨者反思过去的错误,迫使他思考:自己究竟摧毁了什么?这意味着,真正意识到错误,其实是个完整的心理过程,没人会主观认为自己有错,除非痛苦证明他错了。出轨者所有一切态度、情绪、情感的转变,都只能在这个相互承认的“互动”过程里发生。当曾经视为“理所当然”的承认被彻底收回,当自己沦为对方世上里一个无关紧要的背景板,珍惜才存在实感,此时反思才可能发生。原来自己摧毁的,并非一个可以随意替换的角色,而是曾赋予自己存在意义的世上,这个迟来的认知,才是错误被真正看见的起点。